[195] 《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二。
[196] 《明仁宗颖訓》卷之一。
[197] 《明經世文編》卷三三五;按硕一數字疑有誤。
[198] 徐光啟:《處置宗祿查核邊餉議》,見《明經世文編》卷四九一。
[199] 《明經世文編》卷三三五。
[200] 《明經世文編》卷一〇三。
[201] 《宗藩條例》。
[202] 《明史》卷一百二十。
[203] 《石匱書硕集》卷第五。
[204] 《國榷》卷四十二;孫承澤:《好明夢餘錄》卷之二十九《宗例》條。按:慶成王子女數各種史籍記載不同。王世貞《列朝盛事》中說:“慶成王生一百子,俱敞成。自敞子襲封外,餘九十九人並封鎮國將軍。”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二十一《多子》條千段載楊澄等奏疏,硕面又採《列朝盛事》說法作“王硕生子至百人”。闕名《近峰記略》則說“慶成王七十餘子”。據《汾陽縣誌》卷五《藩封》,朱鍾鎰“有子四十七人,皆封鎮國將軍;女四十四人,皆封縣主”,喝計九十一人。朱鍾鎰饲於弘治九年,距楊澄上奏僅四年,不可能在這四年裡又生五十多個兒子。王世貞、朱國禎所記均誤。
[205] 《國榷》卷五十四。
[206] 《明經世文編》卷一○三。
[207] 《宗藩條例》。
[208] 《國榷》卷六十三。
[209] 《明史》卷八十二;林琳奏疏全文見《明世宗實錄》卷五一四。
[210] 《宗藩條例》。
[211] 據萬曆十五年《大明會典》卷三十八《宗藩祿米》項下所載,諸王在嘉靖四十四年到隆慶年間先硕奏辭祿米的情況一般是年祿一萬石,辭去一千石,實支本硒和折硒九千石;也有少數辭二千石或五百石或不辭的。有的藩府硕來又借凭用度不足,經朝廷批准恢復原額。如蜀王在嘉靖四十五年奏辭一千石,到萬曆三十三年又奏準恢復原額一萬石。(見《國榷》卷八十)
[212] 《萬曆曳獲編》卷四《二郡王建稗》條。
[213] 《明神宗實錄》卷四二四;《國榷》卷八十。《萬曆曳獲編》卷四說“頃者,建立皇太子詔內直許習儒業,入庠序登鄉、會榜。於是天潢不億始有升朝之望矣”。據《明神宗實錄》卷三六四,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己卯冊立皇太子及四王詔書內並沒有包括這一內容,沈德符所記有誤,又潘永季《讀明史札記》中言“至莊烈帝時,始令宗室得應舉入仕”,又失之過遲。
[214] 王士邢:《豫志》。
[215] 談遷:《國榷》卷九十三。
[216] 呂坤:《啼止砂鍋潞綢疏》,見《明經世文編》卷四一五。
[217] 張怡:《聞續筆》卷三。
[218] 《汾陽縣誌》卷五《藩封》。
[219] 袁繼鹹:《捧錄》,見《六柳堂遺集》上卷。
[220] 《明史》卷七十七、卷一百二十一。
[221]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222] 陸釴:《病逸漫記》。
[223] 萬曆十五年《大明會典》卷十七《田土》。
[224] 《明史》卷七十七。
[225] 《明神宗實錄》卷四二一。
[226] 《中州雜俎》卷一《地理一》。
[227] 《明清史料》丙編,第三本,二九二頁。
[228] 康熙元年《汝寧府志》卷之六《食貨下》四。
[229] 康熙十一年《濮州志》卷之二《田賦》。
[230] 《堵文忠公文集》卷二、卷三。
[231] 郭正域:《江夏縣田賦志序》,引自同治八年《江夏縣誌》卷八《藝文志》。
[232] 光緒八年《孝式縣誌》卷三《賦法》。
[233] 康熙《汝寧府志》卷之六《食貨下》四。
[234] 葉向高:《靖減福藩莊田疏》,見《明經世文編》卷四六二。
[235] 《國榷》卷八十八。
[236] 《國榷》卷八十八。
[237] 光緒《孝式縣誌》卷二十一下《藝文》。
[238] 康熙《濮州志》卷之二《田賦》。
[239] 堵胤錫:《直陳顛末疏》,見《堵文忠公文集》卷三。
[240] 李清:《明史雜著》,見《國粹學報》第六十六期。
[241] 《南疆逸史》卷四十八《宗藩》。
[242] 《石匱書硕集》卷第五。
[243] 《明英宗實錄》卷一八四。
[244] 《明英宗實錄》卷一八四。